为挽救中华民族,他戎马倥偬,转战疆场。为开拓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史学,他荷笔学林,耕耘不辍。他就是熔革命和学术于一炉,集革命家和学者于一身的吕振羽。《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民族简史》等著作,反映了这位开拓者对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睿智思想和探索精神。
开创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进程中,吕振羽有着一系列首创性贡献,他的《史前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内部结构和发展规律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提出了一些独到的学术见解。1937年撰写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一次对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做出系统的阐述。他的《简明中国通史》《中国民族简史》也是较早系统研究我国通史和民族史的重要著作。
创办素有“南方抗大”之称的塘田战时讲习学院,是吕振羽革命生涯的光辉一笔。1937年,他发现湖南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虽然声势浩大,但共产党的全面抗战主张,并未得到很好的宣传和贯彻,就向中共湖南工委和徐特立建议,由我们党创办一所像延安抗大一样的学校,以培养抗战干部。徐特立和省工委非常赞成,并及时向毛泽东和张闻天汇报,不久便得到党中央的同意。
延安“抗大”就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面对大批日军步步紧逼华北的危急形势,毛泽东组织召开瓦窑堡会议,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建一所培养抗日力量的红军大学。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瓦窑堡成立,1937年1月迁至延安并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延安“抗大”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独特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至今值得学习和借鉴。
为使塘田战时讲习学院顺利办起来,吕振羽建议聘请国民党湖南省参议会议长赵恒惕出任董事长,聘请时任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担任名誉董事,以使学院合法化。1938年9月,到校学员120多人,有共产党员,也有国民党员,还有印刷工人,小学教师等,但以青年学生居多。这所学院大力宣传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遭到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国民党顽固派的敌视。1939年4月国民党军分三路包围该学院,并贴出布告:“如有抗拒事情,准予格杀勿论”。学院虽仅存半个月,但为党培养出一批抗日和地方工作骨干,壮大了革命队伍,播下了革命火种,推动了全省抗日救亡运动,在湖南省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难能可贵的是,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创办的唯一一所抗战军政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吕振羽相继担任大连大学、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领导工作,为新中国教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他强调“理论与实际一致”是“教育的基本方针”,人才培养必须适应大规模开展的国家经济建设需要,他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坚持正确的教育方针和办学思想,主持制定《东北人民大学校章》,对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机构设置、职责分工等作出明确规定。正是在吕振羽正确领导下,吉林大学成为东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文理学科兼备的新型综合大学。